國際電影節
國際電影節(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世界各國電影藝術和技術成就展覽的盛會。其主要目的是交流經驗、互相學習、促進各國電影事業的發展。通常都設立一個國際評選委員會,對正式參展的影片進行評選,對優秀影片和它們的作者(包括導演、編劇、演員、攝影、作曲、剪接、服裝、美工、特技等)授予獎品或獎狀等。也有只參展不評獎的國際電影節。
發展概況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是1932年8月6日在意大利威尼斯市舉行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早期的國際電影節還有1935年的莫斯科國際電影展覽。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國際電影節日漸增多,其中最主要的有1946年法國創辦的戛納國際電影節和捷克斯洛伐克創辦的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另外,在40年代先后創辦的還有意大利的圣萬桑國際體育片電影節、瑞士的洛迦諾國際電影節、英國的愛丁堡國際電影節等。
進入50年代,國際電影節更加引人注目、迅速發展起來,從歐洲擴展到北美洲、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非洲。由40年代的幾個,猛增到50多個。
到了60年代末,國際電影節又增加了一倍,總數超過了 100個。70年代是高峰時期,十年時間又翻了一番,達到200多個。
80年代以來,又增設了50多個新的國際電影節。全世界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先后單獨舉辦或輪流舉辦過各種名目繁多的國際電影節 300多個(其中包括國際電影周、國際電影展、國際電影比賽等)。而且還有不斷增長的趨勢。
目前分布情況
歐洲是國際電影節的發源地,又是重點地區。現在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舉辦的國際電影節超過200個,約占全世界總數的60%。在數量上居世界的首位。其中意大利、法國、西班牙3個國家占歐洲總數的一半以上,成為歐洲的重點。
其次是北美洲的美國和加拿大。這兩個國家舉辦了40多個國際電影節,約占全世界總數的18%,居第二位。美國雖然從50年代才開始舉辦國際電影節,比歐洲晚一些,但后來居上,發展很快。30多年來,美國先后在20多個城市舉辦過30多個各種不同形式的國際電影節,其中主要集中在紐約、芝加哥、洛杉磯、舊金山等大城市,F在美國是世界上舉辦國際電影節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
亞洲雖然不如歐洲和北美洲,但至今也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先后舉辦過20多個國際電影節。另外,還有60個國家和地區雖未單獨舉辦國際電影節,但參加了輪流舉辦的一些國際電影節。亞洲舉辦的國際電影節約占全世界總數的9%。
拉丁美洲和亞洲一樣,發展得很快。有10多個國家共舉辦了20多個國際電影節,約占全世界總數的7%。
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舉辦8個國際電影節,約占全世界總數的2%。
非洲雖然發展得慢一些,但也在迎頭趕上,已有8個國家先后舉辦過16個國際電影節,約占全世界總數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