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小學班會教案(通用2篇)
端午節小學班會教案 篇1
端午的到來無疑是為夏日帶來了新的歡樂,在五月初五端午節這段時間,我校為孩子們準備了各式的活動來讓孩子們快樂的度過這個端午假期。
一、準備限量小禮品
向各班派發端午節海報,普及端午知識,派發端午節禮品。
其中包括:包粽子的方法學習紙條一張;小粽子一個;端午節賀卡一張,香囊艾葉菖蒲適量。以班級為單位每班派發若干份,讓同學們在端午收到驚喜,感受驚喜,從而加深同學們對于端午以及其他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認識,給端午增光添彩。
二、端午節知識競賽
過端午,端午知識當然必不可少,我們準備收集一些關于端午的小常識,編集成海報,一份張貼于校門口,另外以班級為單位分發,讓同學們過端午,知端午,過一個充滿知識趣味的端午節。以搶答的方式對端午節進行知識問答,答對題數最多者可獲獎品——粽子一個。
三、端午節問卷調查
根據海報編10道左右關于端午知識的'知識問答題,在全校師生范圍內進行調查,看看大家對于端午知多少,也可以由此向同學們普及端午知識。
四、號召有條件的同學端午觀看賽龍船
端午節龍舟競渡不單是傳統慶;顒,也是一項體壇盛事!
龍舟競渡可說是端午節的高潮。龍舟長10米多,以龍頭和龍尾作裝飾,船身還特意雕上麟狀花紋,唯妙唯肖;每只龍舟可容納20至22人,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領下,以及圍觀人群的吶喊聲中劃向終點。
去看一次賽龍舟?粗恢е堉墼诤嫔霞て饘訉拥乃,鼓聲震天,激動人心,槳手們以整齊劃一的動作推動龍舟矯健地前行,似一條條真龍欲一躍而起,情不自禁的跟著龍舟的節奏心潮澎湃,那是民族的力量在激揚。
五、自制粽子
端午的主角粽子在東漢就已有出現,但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從前的粽子是以粟為主要原料,不添加其余餡料、但在講究飲食的中國人巧手經營之下,今天我們所能看到的粽子,不論是造型或內容,都有五花八門的變化。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錐形、枕頭形、小寶塔形、圓棒形等。粽葉的材料則因地而異。就口味而言,粽子餡葷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有用白粽子、小棗粽、豆沙粽、八寶粽、雞肉粽、鮮肉粽、椒鹽豆粽、蓮蓉粽、栗蓉粽、咸肉粽、蛋黃粽等。親手用翠綠的粽葉包裹好一顆顆米粒,再用繩子扎起所有的祝福與希望。過去,人們把粽子投入江中,讓屈原免受魚兒的傷害,寄托他們對一個偉大的靈魂的哀思與紀念。在學校,可以利用社團活動時間,讓同學們跟著指導老師學做粽子,知道粽子的原料和做法。聯系好廚房的師傅,包好的粽子可以提前作為端午節的小禮品之一,送給同學,尤其是住在宿舍的同學們。
六、留下懸艾葉菖蒲,配香囊的風俗
端午在班級或者家中門上插一束艾菖蒲葉,配一個香囊,為自己祈福,保佑平安,也祝愿災難中的人們早日振作,重建起美麗的家園。讓每一個節日在中國人的心中扎根,讓中華民族的精神不斷延續。
端午節小學班會教案 篇2
一、相關資料: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于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系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后,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后來的粽子樣。
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后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
二、活動目標:
1、了解端午節的由來、有關傳說和習俗。
2、開展端午節賽詩會活動,讓隊員了解屈原的故事,培養他們愛國進取的精神。
3、開展“與媽媽共同包粽子”等活動,體驗父母持家的辛勞。
三、活動過程:
。ㄒ唬┗顒右唬骸懊鞫宋鐨v史”端午節知識競賽(5月8日——16日)
作為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有其獨特的由來傳說和習俗活動,因此了解端午節蘊含的相關知識,這是端午節主題活動的首要內容。全體隊員要在輔導員老師的帶領下,通過各種途徑尋找端午節的相關資料,去認識和了解端午節,通過活動對端午節的來源、傳說故事、習俗活動都能了如指掌,爭取更多的隊員成為端午節知識的“小專家”。
具體安排:
第一步:活動準備階段(5月8日——5月15日)
各中隊有效利用這一段時間之內的晨會課、班隊課,通過有效的形式組織隊員主動了解端午節的來源、習俗活動等相關知識,同時認真部署好本中隊開展現場知識競賽準備工作。
第二步:三到六年級開展各年級段端午節知識競賽活動(每個中隊由2名隊員參加比賽)
時間安排:5月15日下午第三節課
獎項設置:
中年級:一等獎2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3名
高年級:一等獎2名二等獎4名三等獎6名
。ǘ┗顒佣洪_展端午節賽詩會活動(5月8日—5月25日)
各中隊在輔導員的帶領下,搜集有關詩篇,先在本中隊進行詩歌朗誦會,然后選派一名代表參加學校的賽詩會。
比賽時間:5月25日下午第三節課
比賽地點:四樓多媒體教室
獎項設置:
低年級:一等獎1名二等獎1名三等獎2名
中年級: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2名
高年級: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
。ㄈ┗顒尤洪_展“與媽媽共同包粽子”活動
在臨近端午節期間,各輔導員布置學生在家與媽媽共同包粽子,并寫一篇日記,在班隊課上與全班學生進行交流。
活動四長命縷
目標:
1、知道我國有在端午節給兒童戴長命縷的習俗,加深對端午節的了解。
2、學習搓線的技巧。
幼兒反映:
顯然,孩子們非常的喜歡搓長命縷,每天我都要給孩子準備一批制作的毛線。區域活動或課間休息時,都愛到美工區去搓長命縷玩,有些孩子一連搓了好幾條戴在手上、腳上,有的甚至連脖子上也戴了一條。女孩子還戴著跳起了舞。
活動五做龍舟
目標:
1、通過觀察、集體討論,分工合作,運用捏泥、建構、繪畫等手段創作龍舟。
2、增強合作性、創造性、動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