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西紅柿(精選3篇)
觀察西紅柿 篇1
主題目標:
1、觀察了解西紅柿的生長及變化,獲得相應的知識,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
2、體驗成功的喜悅,萌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培養幼兒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
活動內容:
活動名稱 涉及的主要領域
健康 語言 社會 科學 藝術
1 種植西紅柿 √ √ √ √
2 支撐西紅柿 √ √ √
3 品嘗西紅柿 √ √ √ √ √
4 尋找西紅柿種子 √ √ √
環境創設
一、活動區
1、科學區
①請幼兒收集各類品種的西紅柿圖片,辦一個圖片展。
②請幼兒收集一些用西紅柿作原料制作的食品(番茄漿、番茄葉、西紅柿飲品等)。
2、美工區
①每人一本小冊子,記錄西紅柿的生長過程;
②提供西紅柿及其它蔬菜、水果、西餐刀、砧板供幼兒制作西紅柿蔬菜水果拼盤
3、游戲區
紙靶、西紅柿、沙包供幼兒玩游戲(番茄快跑)
二、墻飾
創設“西紅柿生長”展板,請幼兒把自己觀察到的西紅柿生長過程的畫,粘貼在展板上。
家長工作:
1、發動家長和孩子共同收集各類西紅柿品種的圖片及一些用西紅柿作原料制作的食品。
2、請家長帶孩子去田野里、菜園里觀察老農種菜的過程,請問一些種菜知識,豐富孩子的經驗。
活動背景:
我園場地寬闊,有許多得天獨厚的自然和社會資源,我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為孩子創造廣闊的學習空間,幼兒對種植活動有非常濃厚的興趣及強烈的探索欲望。為此,我園開辟了種植園地,讓幼兒通過實踐,初步學習一些種植的簡單技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我們選擇西紅柿這種易于種植、易于管理、生長周期短的實用果蔬,來設計具有鄉土氣息的科學教育活動,并通過正規和非正規的活動形式組織實施。
活動一:種植西紅柿
(一)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種植西紅柿活動,在實踐中了解西紅柿的種植過程。
2、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識及動手能力。
3、萌發探索植物生長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每六人一組,每組準備小鏟子、水桶、幼苗等。
2、知識能力準備:認識西紅柿幼苗,會使用勞動工具,已有種植大豆、草莓等經驗。
(三)活動過程
1、按小組進行討論,如何種植西紅柿
幼兒:先挖坑,接著放苗,再填土,最后澆水
2、協商如何分工
①幼兒商量如何完成種植西紅柿的任務。
②交流具體的分工方法。
幼兒1:2個或3個小朋友一起種一棵。
幼兒2:每人的一件事。
3、幼兒合作種植西紅柿,教師協助指導。
4、種植后的討論
(1)教師提問:你們是怎樣共同任務的:
幼兒1:毛豆挖坑把小苗種進泥土里,我負責澆水,我倆一起種了兩棵。
幼兒2:我一個人挖了好多個坑。
(2)教師提問:遇到什么問題,怎樣解決的?
幼兒1:多多搶著種,有的人沒種到。
幼兒2:一澆水小苗就倒了,后來我種了,把坑挖得又大又深。
幼兒3:我們種的苗讓滔滔踩壞了,我們讓他小心點。
建議:協商如何分工這部分是重點和難點,在實施過程中幼兒有了初步的協商意識,教師要引導幼兒針對主題自己商量,這樣一方面既滿足了幼兒自己的愿望,另一方面又增強了幼兒自主意識,
延伸活動:繼續關注西紅柿的生長,用繪畫形式把西紅柿的生長過程記錄下來。
活動二:支撐西紅柿
(一)活動目標:
1、愿意參與管理,尋找出最佳支撐西紅柿的方法。
2、能細心觀察,善于發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
3、感知生命現象,促進情感體驗。
(二)活動準備:
1、參與澆水、施肥、拔草等管理過程;
2、準備小棒、繩子、剪刀等材料。
(三)活動過程
1、觀察現象,引導幼兒發現問題。
①教師提問:你們發現了什么?
幼兒1:西紅柿開出了一朵朵美麗的黃花
幼兒2:西紅柿結出了許多綠色的小果子
幼兒3:西紅柿倒下了,躺在地上。
②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西紅柿莖被果實壓倒的后果。
幼兒1:果子會爛掉,被泥土里的蟲子咬壞。
幼兒2:根斷了,它會死去。
2、大家一起動腦想辦法解決問題。
①根據幼兒自身的生活經驗想辦法
幼兒1:用手把它扶起來;
幼兒2:用手托著果實,它就不會太重了。
幼兒3:用繩子把它的頭拉起來。
幼兒4:我奶奶是用小竹竿把它撐住的。
幼兒5:我們可以用木筷子把它撐住。
②選擇一個最佳的、可行的、方便操作的方法,幼兒一致認為用竹竿支撐是最佳方法。
③幼兒嘗試用竹午支撐西紅柿。
④教師幫助能力差的幼兒完成任務。
(評析:這部分是重點,在想辦法時,幼兒思維活躍,能以多種角度進行思考,運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體現出思維的創新性,同時幼兒的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談話
①你是怎樣與同伴一起完成任務的。
(一個插竹午,一個綁繩子)
②你們在支撐的時候遇到了什么困難?
幼兒1:繩子系不牢;
幼兒2:支撐不住,仍然要倒下。
老師總結:做事要細致,要關心愛護植物。
(評析:活動中幼兒能夠靈活應用輔助材料,有明確的共同目標,愿意主動地去尋找合作伙伴,有合作意識)。
活動三:品嘗西紅柿
(一)活動目標
1、獲得采摘西紅柿的技能和制作西紅柿食品的簡單方法。
2、體驗成功的喜悅,萌發對大自然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小籃子、各種調味品、榨汁機、刀、盤子、杯子
(三)活動過程
1、用正確的方法來摘西紅柿,強調不踩壞西紅柿。
2、品嘗勞動果實
①先討論:有哪些吃法?
幼兒有的說“生吃”,有的說“炒蛋”,有的說“放糖”。
②清洗后,選擇幾種便于幼兒操作的方法,讓幼兒自己動手制作:
a、榨汁 b、糖腌西紅柿 c、生吃
3、請幼兒說說西紅柿的味道
4、討論西紅柿的作用:
幼兒:有營養,吃了身體健康。
活動四:找種子
(一)、活動目標:
1、探索獲取西紅柿種的各種方法,并獲得相關經驗。
2、萌發對科學、對大自然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小水桶、熟透的西紅柿、篩子、紗布、裝水的盆子。
2、材料分組擺放(幼兒自然)。
(三)、活動過程:
1、通過觀察,擺弄尋找“種子在哪里,是什么樣?”
(評析:在擺弄尋找的過程中,他們發現里面有一粒粒的小東西,他們認為這是種子,教師加以肯定,促使幼兒在好奇心引起的探索過程中自主地學到知識)。
2、借助工具,將種子分離出來。
3、交流分離過程:
幼兒1:我用手拉,但很滑,捏不住
幼兒2:我們先把西紅柿放在篩子里壓爛,然后放在盆子里洗一洗,種子就出來了。
活動評價:
種植活動是一項極為有趣的探索活動,不受時間限制,且能就地取材,走出“沒有材料進行科學活動”的困境,非常好,也利于改變單一的、封閉式的課堂教育形式。
在組織教育活動時,我選擇了幼兒常見的且感興趣的農村生活作為活動內容,并與其他學科教育有機結合,相互滲透,貫穿于幼兒的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讓幼兒主動去探索、發現,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觀察西紅柿 篇2
一、設計意圖
觀察是幼兒認識事物最主要的方法。皮亞杰認為,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重要價值在于對兒童觀察能力的訓練。近期,我班正在進行“好吃的食物”主題活動,幼兒對一些常見的蔬菜和水果有了初步的經驗。如何抓住契機,調動幼兒已有生活經驗,讓幼兒在生動有趣的觀察活動中進一步激發觀察的興趣,幫助其整合并提升經驗和認識,從而發展其運用多種感官感知事物特征的能力。我們選擇了幼兒熟悉且喜歡的西紅柿作為觀察物,設計了此次觀察活動。
二、活動目標
1、能運用多種感官,感知了解西紅柿的主要特征和簡單食用方法。
2、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運用多種方法找尋觀察物,提高觀察感知能力、比較能力和判斷力。
3、愿意參與觀察感知活動,并樂意用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發現和感覺。
三、活動準備
1、教具:圖表1張,感官標記、特征標記若干;布口袋1個;西紅柿、青瓜、紅荔枝、紅蘋果標記圖卡各1張;簍子3個;關于西紅柿的課件。
2、學具:幼兒每人1個盤子(盤上附有蓋布),內裝:西紅柿、青瓜、紅荔枝、紅蘋果四種實物各1個;人手1把塑料小刀。
四、活動過程
1、創設游戲情景,引出觀察任務。
(1)師出示有蓋布的盤子(幼兒人均一盤),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好吃的東西,放在盤子里了,你們想知道是什么嗎?芽”
(2)請幼兒掀開面前盤子上的蓋布,說出盤中食物的名稱(西紅柿、青瓜、荔枝、紅蘋果)。
(3)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表達,師出示相應的標記圖卡。
(4)師提出下一環節的觀察任務:“在這四個寶寶當中呀,有一個寶寶要和我們玩捉迷藏的游戲,是誰呢?請你們用小眼睛、小手還有小鼻子來找一找它,好嗎?芽”
2、根據線索進行選擇、感知和操作,初步把握觀察物特征。
(1)線索1:它又紅又圓。
①提出操作要求:“我們現在就開始找它啦!它又紅又圓,請你們用小眼睛找找看,然后把又紅又圓的食物拿到盤子的外面來。”
②幼兒按要求感知、操作。
③提問:“你們為什么在盤子中留下青瓜呢?”
④幼兒表述對青瓜的觀察結果,引導幼兒說出其特征:“又綠又長。”
⑤請幼兒將青瓜寶寶送到一個畫有青瓜標記的簍子里,并說“青瓜寶寶我送你回家”。
(2)線索2:它的身體是滑滑的。
①提出操作要求:“請你們把荔枝、蘋果、西紅柿放回盤子里,再用小手找找看,誰的身體是滑滑的?然后把它拿出來。”
②幼兒按要求感知、操作。
③提問:“你們為什么留下荔枝寶寶呢?”
④幼兒自由表述自己觸摸荔枝的感覺(表殼粗糙并有些刺痛感)。
⑤請幼兒將荔枝寶寶送到一個畫有荔枝標記的簍子里,并說“荔枝寶寶我送你回家”。
(3)線索3:它沒有明顯氣味。
①提出操作要求:“請你們用小鼻子找一找它,它是沒有明顯氣味的,請將它拿出盤子。”
②幼兒按要求感知、操作。
③提問:“你們為什么留下蘋果寶寶呢?”
④引導幼兒學習聞的正確方法,并表達自己聞到的氣味。
⑤請幼兒將蘋果寶寶送到一個畫有蘋果標記的簍子里,并說“蘋果寶寶我送你回家”。
(4)師幼共同請躲在布口袋里的神秘寶寶“西紅柿”出來,讓幼兒發現與自己操作后的結果(盤中只剩下西紅柿)吻合,獲得成功感有助于進一步激發他們觀察的興趣。
3、運用多種感官,進一步感知主要特征。
(1)游戲1“眼睛看看我”。
②提供幼兒人手1個洗干凈的西紅柿和1把塑料小刀。
③提問:“請你仔細看看西紅柿是什么樣子的:它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的'?”
④幼兒仔細觀察西紅柿的外形,邊看邊自由表達觀察所得。(幼兒說到什么特征,教師就將該特征標記對應擺放在記錄表中,見圖1。)
⑤提升經驗:西紅柿是圓圓的,它有紅紅的身體,頭上還有一頂綠色的小帽子。
⑥幼兒學習用塑料小刀獨立切開西紅柿,邊看邊說自己觀察到的西紅柿里面的樣子(有紅紅的肉,有籽,還有許多汁流出來。)
(2)游戲2“小手摸摸我”。
②提問:“請你用手摸一摸、捏一捏西紅柿,說說有什么樣的感覺?”
③幼兒輕輕用手觸摸感知西紅柿的特征,并大膽說出自己的發現與感受。(幼兒說到什么特征,教師就將該特征標記對應擺放在記錄表中,見圖2。)
④提升經驗:西紅柿滑滑的,它的身體軟軟的,摸起來涼涼的。
(3)游戲3“小嘴嘗嘗我。”
②幼兒品嘗西紅柿,自由表述嘗到嘴里的感覺。(幼兒說到什么特征,教師就將該特征標記對應擺放在記錄表中,見圖3。)
③提升經驗:西紅柿有許多汁,它酸酸的,甜甜的,真好吃。
④拓展認識:聞聞切開后的西紅柿,有酸味,不同于未切時的無味。
4、結束部分:拓展生活經驗,了解西紅柿的多種食用方法。
(1)提問:“西紅柿可以生吃,還可以怎么吃呢?”
(2)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表達。
(3)師幼觀看課件,了解西紅柿的其他吃法(炒、煮西紅柿,喝西紅柿汁,蘸西紅柿醬等)。
五、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觀察西紅柿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西紅柿的生長過程。
2.觀察植物生長變化。
3.樂意參加種植活動。
4.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照相機,種植地。
活動過程:
一、觀察西紅柿的葉子(第一周)
西紅柿的葉子是什么樣子的?有幾片葉子?請小朋友數一數。
二、繼續觀察西紅柿(第二周)
你發現了什么?
三、觀察西紅柿(第三周)
你發現了什么?
地上為什么會有裂紋?
我們應該怎樣做?
小結:給西紅柿澆水,就像小朋友們口渴了要喝水一樣。
四、觀察西紅柿(第四周)
你發現了什么?
活動反思:
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因勢利導地進行隨機教育,是教師比較難以把握的。往往會將自己的猜測和推想強加于幼兒,使組織和安排的活動與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不符合。細心觀察幼兒的好奇心及興趣,及時給予支持、合作、引導。抓住孩子的興奮點實施教育,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