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姓的來源,姓烏的名人
烏
一、尋根溯祖
1、出自金天氏,是以官職命姓。相傳少昊作東夷部族首領(lǐng)時,以鳥名任命職官,有烏鳥一職。族徽為大烏,其族中有鳥烏氏,負(fù)責(zé)掌管高山丘陵,其后人便去鳥字姓烏,稱烏氏。金天氏少昊,即黃帝曾孫帝嚳之子,名摯,故烏姓亦為黃帝后裔。
2、出自西戎。古代隴西有烏氏國(在今寧夏六盤山東),是西戎的一支。后來被秦國攻滅,國人以烏為姓,稱烏氏。
3、為烏石蘭氏所改。《通志。氏族略》載"溫石蘭之為石,,烏石蘭亦為石,又為烏。"
二、郡望堂號
【堂號】
"懿穆堂":唐朝烏重胤,開始為陸平將兼左司馬。因剿賊有功,升節(jié)度使,封張掖郡公。3年中大小百余戰(zhàn),將賊剿平,升檢校司空,進(jìn)為邠國公。死后謚號為懿穆。部下士兵20余人割股祭他。
【郡望】
烏姓望族居穎川(今河南長葛、許昌一帶)、汝南(今河南汝南東南60里)、鄱陽(今江西鄱縣)。
《郡望百家姓》上記載:烏氏望出穎川郡。戰(zhàn)國時置郡。以穎水得名。
三、歷史名人
烏本良:明代學(xué)者。窮經(jīng)博史,精詩詞書法,于錢塘授徒。
烏斯道:元代詩人烏斯道。其詩寄興高遠(yuǎn),瀟灑出塵,一洗元代文壇繁縟之弊。有《秋吟稿》、《春草齋集》。
烏 存:春秋時莒國大夫,以勇力聞名。莒國君主庚輿好劍,每鑄成一劍,必在人的身上試其鋒利,十分暴虐。烏存發(fā)動國民將庚輿逐出了莒國。
唐代有烏承恩、烏承玼兄弟,開元間皆為平虜將軍,沉勇果敢,時人稱為"轅門二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