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姓的來源,姓閻的名人
閻
一、來源有三
1、出自姬姓,為黃帝裔孫后稷之后。相傳有裔孫后稷,承襲姬姓,北周人尊為始祖。12世孫古公亶父又稱太王。他有三子:太伯、仲雍和季歷。周武王時,封太伯的曾孫仲奕于閻鄉(xiāng)。仲奕的后代遂以封地閻作為姓氏。
2、出自姬姓,為周康王之后。周昭王姬瑕的小兒子受上有一個"閻"字。于是,康王封他于閻城,其后子孫以封地為姓。
3、出自姬姓,為唐叔虞之后。春秋時,晉成公的兒子懿,被封于閻,后被晉國所滅。懿的后代散處于河洛,漢末居滎陽,其子孫以封地名為氏。
二、遷徙分布
春秋時,有閻氏居于今湖北境內(nèi)。東漢有尚書閻章,其子閻暢,官侍中,封北宜春侯,有三子:顯、景、晏。顯之子遷至巴西之安漢。顯之孫閻甫,被曹cao封為平樂鄉(xiāng)侯,復(fù)居河南新安。東晉以前,閻氏還有遷至今陜西、甘肅等省者,閻贊之曾孫閻昌,因避難,奔居馬邑(今山西朔縣),其孫閻滿任北魏諸曹大夫,又遷回河南。還有閻顯裔孫,北魏居武陽。閻滿之孫閻善,居云州盛樂。唐代,貞觀年間所定太原郡10姓有閻氏。天水、常山、廣平、河南閻姓人較多。明、清時期,南方的江蘇、湖南等省已有閻姓居住。清代以后,閻氏部分人徙居海外。
三、郡望堂號
【郡望】
1、天水郡:西漢元鼎三年置郡。此支閻氏,大概出自周康王之后。
2、河南郡:漢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此支閻氏,應(yīng)為唐叔虞之后。
3、太原郡:戰(zhàn)國秦莊襄王四年置郡。此支閻氏,應(yīng)為唐叔虞之后。
【堂號】:
1、"丹青堂"
2、"右相堂" :唐朝閻立本善丹青,拜右丞相。當(dāng)時姜恪因戰(zhàn)功封左丞相。時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 "之贊嘆。
3,“日月堂”:江蘇省沛縣、豐縣閻氏宗祠堂號為日月堂,含有閻爾梅及其后裔不扶清,反清復(fù)明之意。
4,"天水堂"。
5、"河南堂" 。
四、歷史名人
閻立德:唐代畫家、工程家,雍州萬年人,與其父皆擅工藝、繪畫,馳名隋唐間。
閻立本:閻立德之弟。當(dāng)時最著名的畫家,善畫人物,尤精寫真,善刻畫性格神情,兼能書法。所畫太宗像及《秦府十八學(xué)士》、《凌煙閣功臣二十四人圖》、《外國圖》等、為當(dāng)時稱譽。存世《歷代帝王》、《蕭翼賺蘭亭》、《步輦》、《職貢》等圖。 漢有閻未央。
閻次平:宋代畫家,善畫山水、人物,尤工畫牛,頗為生動。評者謂其"仿佛李唐,而跡不逮意"。存世作品有《牧牛圖》等。
閻爾梅,字用卿,號古古,沛縣人。崇禎庚午舉人。李自成陷北京,爾梅上書請兵北伐,并盡散家財,結(jié)死士,為前驅(qū)。自成黨武愫至沛,屢使招爾梅,以碎牒大罵下獄,愫敗,乃免。赴史可法之聘,參軍事,首勸渡河復(fù)山東,不聽。時高杰為許定國所殺,河南大亂,爾梅又說可法西行鎮(zhèn)撫之。杰部將約束待命,可法為設(shè)提督統(tǒng)其眾,而自退保揚州。爾梅力阻之,請開幕府徐州,號召河南北義勇,得以一成一旅規(guī)畫中原。又請空名告身數(shù)百紙,乘時布發(fā),視忠義為鼓勵,俾逋寇叛帥不得以逾時渙散,少有睥睨。策皆不行,遂貽以書而去。 及可法殉節(jié),爾梅走淮安,就劉澤清、田仰,畫戰(zhàn)守策,復(fù)不聽。師入淮,爾梅率河北壯士伏城外,眾懼阻,羽士陶萬明特庇之。巡撫趙福星以書招,爾梅痛哭謝之。乃散其眾,遁海上,祝發(fā),稱蹈東和尚。復(fù)走山東,聯(lián)絡(luò)四方魁杰,謀再舉。又至河南,至京師,以山東事發(fā)被捕,下濟南獄,脫走還沛。名捕急,弟爾羹、侄御九皆就逮,妻、妾同自縊。 爾梅乃讬死夜遁,變名翁深,字藏若,歷游楚、蜀、秦、晉九省。過關(guān)中,與王弘撰等往還。北至榆林,從寧夏入蘭州。凡十年,獄解,始還。未幾,為仇家所攀,復(fù)出亡,龔鼎孳救之,得免。北謁思陵,又東出榆關(guān)。還京,會顧炎武,復(fù)游塞外。至太原,訪傅山,結(jié)歲寒之盟。爾梅久奔走,歷艱險,不少阻。后見大勢已去,知不可為,乃還沛。寄於酒,醉則罵座。常慨然曰:“吾先世未有仕者,國亡,破家為報仇,天下震動。事雖終不成,疾風(fēng)勁草,布衣之雄足矣!”遂高歌起舞。泣數(shù)行下。居數(shù)歲卒。年七十有七。爾梅博學(xué)善詩,有白耷山人集。